央视评绊摔事件-对娃同情不能-绊倒-对责任的划分-南宁养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群养生 > 央视评绊摔事件-对娃同情不能-绊倒-对责任的划分

央视评绊摔事件-对娃同情不能-绊倒-对责任的划分

来源:南宁养生网 发布时间:2017-10-19

9月1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上海松江两名警察在执法时将一怀抱儿童的女性绊倒在地,儿童落地大哭。上海警方调查后证实,当时警察在查处违停时遭到一名违停女性纠缠,在处置时没有顾及怀中儿童。目前涉事警察已经被停职并接受调查。

女子与民警发生争执,过程中女子用手推搡了民警

在争执过程中,民警将女子绊摔在地将其制服

事情发生之后,一开始网络上都是谴责警察暴力执法的声音,但当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大家觉得警察执法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违停女性不配合执法、纠缠执法人员同样应该受到处罚,儿童是受害者,不能在同情儿童的同时放弃原则。

@央视新闻 微博网友留言截图

上海市公安局:粗暴执法是错误的

9月1日晚,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警方已将该女子与儿童送医检查。经医生检查,儿童手臂表皮擦伤,该女子面部、颈部软组织挫伤。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该事件中,民警为制止当事人无理纠缠而粗暴执法的行为是错误的。警方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警,始终要求民警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针对这一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将进一步强化全警法治意识,规范全警执法行为,努力提升整体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央视评论

上海松江民警将怀抱儿童的女性绊倒在地,瞬间引发舆论场的热议。人们在谴责民警暴力执法的同时,也有不少谴责违停女性的声音。我们究竟该怎样理性看待这起事件?

执法要有尺度?

涉事的松江民警在正常的执法进程中遭到违停女性纠缠,民警的执法工作,并非个人行为,而是代表法律执行公务。但执法有尺度问题,遭遇对方纠缠不休,也有执法方式的合理性问题。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涉事民警一瞬间头脑发热,采取了并不应当采用的暴力手段。这或许说明,虽然公安部已经开展过警察规范执法的相关培训,但一些警察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情绪控制的能力上还存在不足的地方。

不管涉事警察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但从百姓的观感来看,当时违停女性的错误行为并非杀人越货、持刀抢劫等恶性犯罪,执法人员和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并未遇到即时的重大威胁。而且,违停女性怀抱儿童,这一特征非常明显,采取绊倒的方式很可能伤及怀中儿童,警察不可能不知道。从这个意义而言,警察涉事民警遭到停职调查,不冤!上海警方也承认了执法存在错误,这是事实。

谁的责任谁买单 这是应有的态度

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同情事件中遭到误伤的孩子,并抨击警方执法粗暴,这当然是公众情绪的自然表达。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根据上海警方的通报,警方粗暴执法之前是该女性违停在先,并纠缠执法人员。

如果我们抛却事件的“因与果”,只是简单议论“对与错”,则未免武断地陷入了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同情孩子并不等于要牺牲原则,如果因为同情孩子的遭遇而忘却该女性违停在先的事实,则很可能会纵容违法行为。最近在大连就有这样的事情,一名警察居然对违停司机敬礼,并不采取处置措施,这种做法遭到很多网友的批评,因为这显然不是法治所乐见的。

从这个角度讲,在上海这起事件中,违法行为和抗法行为不能因为怀抱儿童而减轻处罚,更不能因为儿童受伤而可以不受处罚,事情一码归一码。同情不能绊倒责任,更不能绊倒法治。同情该同情的,处罚该处罚的,法律的边界应该清晰,而法律的刚性和原则才是法律有温度的底色。否则,责任不清甚至丧失原则,本身就是对法治的背离。

理性的舆论也是法治的土壤

然而,事情还不止于于此,舆论场上网民态度的变化,也有法治价值。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执法民警偶尔会遇到抗拒执法的行为,类似新闻也隔三岔五见诸报端。但每每碰到类似新闻,很多人习惯于将矛头指向警察,天然同情“弱势群体”。甚至在警方澄清之后,很多人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这种不理性的声音来源于部分民众对民警执法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这起事件之后,舆论场上很多人发出的是理性的声音,在同情孩子的时候也不忘违停女性的责任,在批评警察暴力执法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违停女性抗拒执法的批评,这种理性的舆论本身就是法治的土壤。公平公正不光是针对被执法者,同样针对执法者。只有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才是真正践行法治精神,也才会促使法治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上一页:颈部白癜风是由于哪些原因引发的?
下一页:80后夫妻做-离婚考卷-均80分以上 法院判不准离婚
友情链接:
成都治疗癫痫病医院 成都哪家医院看癫痫
版权所有@南宁养生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入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